无线荆州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5096|回复: 5

[散文] 风流晋隶 谢高模 晋与汉在文化上是承续关系,

[复制链接]

86

主题

123

帖子

698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698
发表于 2023-1-8 08:55:4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风流晋隶
谢高模

晋与汉在文化上是承续关系,因为三国约半个世纪,短暂而且混乱,没有形成独立的文化体系。晋朝的汉字书写体式,仍然是以隶书为主,逐渐向楷书过渡,可以称为晋隶。书法发展至晋朝,已经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。米芾与王铎都一致认为“书不宗晋,终入野道”,这已经成为学习书法的共识。
中国书法家动辄强调“二王体系”,什么是二王体系?大概是指《兰亭序》《乐毅论》《东方朔画赞》《黄庭经》《洛神赋》《十七帖》《集王圣教序》及各种手札。尤其是《淳化阁帖》和《三希堂法帖》的出世,在人们心目中,晋代行草书占了书写体式的统治地位,于是活跃了近一百七十年的晋隶被遮蔽,似乎行草书成了晋书的主流。
随着文物的不断出土,人们从《豫章内使谢鲲墓志》与《谢氏族谱》的解读中,对成熟几近于唐朝颜真卿楷书的《东方朔画赞》、《佛遗教经》等小楷与神秘的行书《兰亭序》,产生了疑虑。人们在敬畏晋隶的同时,不得不审慎地思考什么足晋代主体书流的问题。
《谢鲲墓志》,刻于东晋成帝太宁元年(三二三)十一月二十八日,墓志内容与谢氏族谱吻合。《晋书-谢鲲传》记载,谢鲲为人狂放,不徇官名,是典型的名士,但在仕途上常受左将军王敦的挤压。在豫章为官清廉,深受百姓爱戴。43岁时,逝世于豫章官府,假葬在南京。该墓志于1964年9月10月在南京中华门外戚家山残墓中被发现,出土时,被挖掘机拦腰掘坏了中部“八”“四”等文字,甚为遗憾。
《谢氏族谱-血脉志》记载:周宣王元舅申伯,佐王中兴,赠太傅、太师,初封于申,后封于谢(见于《诗经》),后迁开封府陈留(春秋时为留地,属郑,后并于陈,故名陈留),支子以邑为氏,以陈留为郡。
东汉明帝永平中,谢智(字尧卿号夷吾)为巨鹿太守,仕历太傅,录尚书事,家会稽山阴,为谢族大宗鼻祖。智之重孙兆,于晋简文帝咸安间徙居金陵乌衣巷。兆之玄孙有鲲、裒、广。鲲(字幼與)晋明帝时为豫章太守,赠太常,封咸亭侯,谥康。妻中山刘氏。子尚字坚石又字仁祖,少时聪明,人称"一座颜回",袭咸亭侯,征西将军,散骑常侍,开府仪,谥简。女,真石。弟裒名铎,字幼儒,又字桓彝,太常卿吏部尚书。弟广字幼临,早丧,永嘉南渡前葬于荧阳。裒有六子:奕、据、安、万、石、铁,谢氏叔伯七兄弟,均为江左风流人物,从此谢氏后裔,磅礴于海内。谢安指挥的“淝水之战",为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而彪炳千秋。东山再起,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,等成语,成为汉语经典。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。
《豫章内史谢鲲墓志》没有华美的赞辞,刻字线条劲挺,潇洒而不失法度,耐人寻味,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。
自《淳化阁帖》与《三希堂法帖》面世后,书法界似乎普遍认为行草书是晋代主流。随着古代文物不断出土,人们的认知逐渐回归到历史的视域。从古楼兰遗址出土文物来看,行草(多属章草)均为当时戍边将士不规范的书信手札,如果把那样的手札等同于当时的主流书体,是有悖于历史真实的。
晋代法帖的真伪,难以考证,但不妨看看部分晋代墓志碑文,一律为流变中的隶书:《吕望表》,西晋太康十年(二八九;《谢鲲墓志》,东晋太宁元年(三二三);《王兴之墓志》,东晋咸康七年(三四一);《王丹虎墓志》,东晋升平三年(三五九);《广武将军碑》,东晋太和三年(秦建元四年,三六八);《爨宝子碑》,东晋义熙元年(四0五);《好大王碑》,义熙十年(四一四);《爨龙颜碑》,南朝大明二年(四五八)。从《吕望表》到《爨龙颜碑》,近一百七十年的晋隶,表现在碑刻上,在不同时空中弥漫,再往南北朝延伸百年,形成魏碑体。
我们可以做一个试验,把魏碑刻字夸张的棱角部分去掉,剩下来的线型与结体依然与晋隶吻合。直到隋代才转变为正楷,这种楷书在唐代得到多样化与规范化的发展。晋隶对北魏与隋唐的刻石,影响是相当深远的。
从历史发展和汉字演变规律来看,当年郭沫若从出土文物的角度出发,对《兰亭序》提出质疑是有一定道理的。从距东晋最近的南朝文献来看,从《兰亭序》本体来看,都有值得后人正视的地方。昭明《文选》中精选了陶渊明、谢眺、谢灵运、谢惠连等东晋与南朝文人大量的诗文,唯独不见《兰亭序》及兰亭诗,是昭明的无知还是对王羲之的偏见?
无独有偶,《世说新语》记载了海量东晋士大夫的趣闻逸事,却看不到关于兰亭集会的描述。有一则提到:
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,借卉饮宴,周侯中坐而叹风景不殊,正自有山河之异,皆相视流泪,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:“当共戮力王室,光复神州,何至作楚囚相对?”主角是王导,且所表达的是中州士人“永嘉南渡”后的亡国之恨,与《兰亭序》中"惠风和畅”所流露的情绪大相径庭。
兰亭修禊,是古郑国风俗。三月三日上巳(修禊节),男女聚集在溱河、洧河岸边,手拿兰花,召唤魂魄以驱除不吉利。唐代杜甫诗句“三月三日天气新,长安水边多丽人”,反映的就是这个风俗。谢鲲远祖自郑(陈留)南迁,琅琊王导南渡,这种风俗也自然被带到了南方。
《兰亭序》所写的永和九年(353),王羲之约三十二岁。文中结尾所流露的伤感情绪与他当时的人生观不一致。五十岁以前的他,一直是积极进取的,生活态度乐观,“袒腹东床”是其性格写照。五十岁以后,在官场受了王述(王兰亭)的挤压与打击,才消极悲观以至郁闷至死。
三十二岁的年轻人,竟然写出“不知老之将至”,“一死生为虚诞,齐彭觞为妄作”,“死生亦大矣”之类看破红尘的话,真是难以想象!
“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”“列叙时人录其所述”等句,也有难以理解之处。
上巳日的春游活动,男女老少都出动,何不说“男女毕至”,这样与“少长咸集”不是对得更妥当吗?“时人”,指哪些人?王家少公子凝之、涣之、元之、徽之、献之等少儿也包括在内吗?当时真正数得上贤的时人是二谢(安与万)、郗昙、孙绰、支遁等人,而亲友团是王、谢、郗三家。而本文是把本次活动当成一次文人贤士雅集来叙述的。
王谢郗三家,平时关系也很微妙。不妨再看看《世说新语》片段:
其一:右军郗夫人谓二弟愔、昙曰:“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,见汝辈来,平平尔,汝可无烦复往!”
身在王家的郗夫人,见王家轻视郗家,于是劝阻舅弟少与王家来往,心里难受到了何种地步!郗公也蔑称亲家的王献之等人为“鼠辈”(卑鄙小人)。可见王家与郗家都彼此轻视,互不买帐,矛盾很深。
其二:凝之谢夫人(道蕴)既往王氏,大薄凝之,既还家,意大不悦,太傅(安)慰释之曰:“王郎逸少之子,人身亦不恶,汝何以恨乃尔?”答曰:“一门叔父则有阿大、中郎,群从兄弟则有封、胡、羯、末,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!”
嫁给王家的谢道蕴,十分鄙视王凝之,当着太傅的面,公然宣称王家公子不及谢家叔父与兄弟。谢安虽然口里安慰姪女,但实际上却有与王家绝婚的事情,主要是涉及到了贤与不肖。王谢郗三大家族之间,互有联姻,暗里的矛盾也是错综复杂的,只是斗而不破。

《谢鲲墓志》,没有具书撰者,虽然难以考证,但从当时人物的知名度与人际关系来看,有两个人值得注意,即顾恺之(长康)与戴逵。谢安说“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”。裴楷、殷浩、谢鲲等名士的画像都出于顾长康之手,且谢鲲曾被顾长康画在岩石里。谢安平常与戴逵关系也很好,“安常与戴论琴书”。谢安请这样的高手兼好友为其伯父(鲲)写墓志,应该是顺理成章的。
晋代自司马炎设“书博士”以后,十分重视以书教化弟子。东晋名士的书法水平确实很高。乌衣巷王谢氏家族贤人众多,堪称江左一代风流,武能安邦,文可治国,文武受朝封,一定会留下不少墓志或碑文,且书法水平一定是一流的,如《谢鲲墓志》和《王兴之墓志》一样。唐代李白、刘禹锡等诗人多有诗篇凭吊。
我们期待江南六朝繁华地,有更多晋代王谢家族的墓志被发现。
由于唐太宗的喜好与传说,对于《兰亭序》,人们宁可信其真,并且似乎一篇《兰亭序》代表了晋代书法的主流。从众多出土的晋碑来看,隶书依然是晋代的主流书体,只是趋向于楷书。如果晋代行书是主流,楷书完成成熟,那么,众多墓志铭中,为什么没有一例是用行书或成熟的楷书刻成的?虽然《孝女曹娥碑》被认为是晋王羲之书写的碑刻,但是有漏洞。碑文后面有“汉议郎蔡雍闻之来观,夜暗手摸其文而读之,雍题文云:黄绢幼妇,外孙齑臼(妙绝好辞),又云:三百年后,碑冢当堕江中,当堕不堕,逢王叵。
如此说来,曹娥碑应建立在三国之前,蔡雍才能看见并题文在后,到了东晋,王羲之重书其碑。

对晋代书体,应该从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发展与历史演变中去探索,更深入更广泛地挖掘古代灿烂文化的精华。
20230108085542front2_0_183823_FkEgHqQmEPrRUYMBSK-VBoTOX1xp.jpg
20230108085540front2_0_183823_FswfNH1pmQsJjmTCPOg2583yoFFZ.jpg
20230108085542front2_0_183823_FoVRk1ZPRIo8gEj0gK5g-QD4o6G9.jpg
20230108085540front2_0_183823_FmrmK75nMP00j65TtBWApn6TU7QP.jpg
20230108085540front2_0_183823_FhBMTg4b-X31VV6BlsH7uK2tsBFC.jpg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31

主题

163

帖子

871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871
发表于 2023-1-8 17:43:28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有历史研究价值,点赞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2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746

主题

9195

帖子

2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20879
发表于 2023-1-9 06:51:27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挖掘文化精华,发扬光大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559

主题

1943

帖子

5495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5495
发表于 2023-1-8 18:53:4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老师一定读了好多书 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86

主题

123

帖子

698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698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1-8 09:28:2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什么是晋代书体的主流?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3-1-15 14:59:52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原来这里有高人!谢谢楼主分享!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高级模式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|上传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无线荆州 ( 鄂ICP备11009347号-3 )

GMT+8, 2024-6-14 13:05 , Processed in 0.071395 second(s), 21 queries 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