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线荆州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46531|回复: 0

[小说] 明月千里寄相思 (上) 人们常说计划没有变化快,

[复制链接]

86

主题

123

帖子

698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698
发表于 2023-6-24 18:20:2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明月千里寄相思

(上)
人们常说计划没有变化快,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尤其是这样,你根本就不可能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,一切皆有可能,一切都不会如你所愿,所谓世事如棋,变化无常。正如韦应物《寄李儋元锡》写的那样:
去年花里逢君别,
今日花开又一年。
世事茫茫难自料,
春愁黯黯独成眠。
身多疾病思田里,
邑有流亡愧俸钱。
闻道欲来相问讯,
西楼望月几回圆。

我记得,余一卒曾经跟我说过,等他退休后,我们就回到古河湾去种菜、养鸡、钓鱼、看书,过世外桃源一样的田园生活,夫妻双双白头偕老。但没有想到,我们的理想成了梦幻泡影。
古河村是乡村振兴示范村,是现代农业示范区,面貌已经焕然一新。
虽然古河湾变得越来越好了,但是余一卒和我心里的落差却越来越大了。
余一卒生于斯长于斯,对古河湾的爱是刻骨铭心的。然而,我们一家人,名义上是古河湾里的人,实际上都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外乡人。
我们在古河湾,没有一寸土地,没有了房子,没有了亲人,只有记忆与怀念。
外面的人都说我们生是古河湾的人,死是古河湾的鬼,我们只能一笑而过。虽然我们骨子里有古河湾的DNA分子,但无形的利剑割断了我们和故乡的血缘,我们已经与她搭不上任何关系了。
一个人在他出生和成长过的地方,一切都没有了,这个心灵上的落差,就像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的庐山瀑布一样。

故乡是永远回不去了,我们可以进城吗?进城更难。
余一卒有一大批同事都进了城。有的是调进城区学校的,他们的教学负担比乡村教师重得多,待遇还不如乡村教师好。他们买不起商品房,花高价租私人学区房,寄希望于学校建廉租房。他们一个个比余一卒还要苍老与憔悴。有的人说,混在这个乡不像乡,城不是城的地方,肠子都悔青了!
还有一部分人是乡村学校退休的,被城区私立学校聘请,虽然说算是拿了两份工资,但身体健康却成了奢望

我们的大儿子还是光棍一条。二儿子却与一个外地的女孩未婚先孕,生了个胖小子。女孩的家里比我们有钱,她看中的是我们的小儿子的帅气与聪明。
好像有人说过,一般家庭里,老二比老大聪明。余一卒的优点,似乎多半遗传给了我们的小儿子,他比大儿子头脑更灵活,是一个逗女孩喜欢的角色。
小儿子跟那个女孩把生米做成熟饭后,他的岳父岳母给他们在南方买了房子,就这样组成了一个小家庭。
中秋节快到了,小儿子跟我们打电话说:妈妈你要准备到南方来给我照护孩子,哥哥结婚后,你再给他去照护孩子,等爸爸退休后就到我们这里来养老。
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吧,余一卒拿着手机,高兴得流出了眼泪。
他说:青青,你准备一下,过两天放假的时候,我送你去吧!
说实话,我心里有点乱。这么多年来,我们夫妻从来没有分开过。我们是老夫老妻了,虽然谈不上如胶似漆,但余一卒的个人生活,少不得我柳青青。两地分居,我也不习惯。
晚上,余一卒默不作声地紧紧地抱着我,抚摸着我。我想,“棒打鸳鸯”就是这个滋味吧!

到了中秋节,我收拾了几套换洗的衣服和余一卒的那本手稿,因为小儿子说,衣服都不必带着,他会给我买。
余一卒跟校长打了招呼,请了几天假,他送我到了南方的小儿子家里。
亲家两口子为我们两口子接风洗尘,祝贺我们得了宝贝孙子,我们真是感激不尽。
第二天,我们回敬了亲家,小儿子暗里把招待亲家的费用塞进了他爸爸的口袋里。
亲家带领我们一起在繁华的海滨城市游玩了几天,小儿子哪里肯让他岳父买单,亲家两口子乐得合不拢嘴,一个劲地夸奖:有其父必有其子,我女儿没有看错人呢,好哇!
余一卒抱拳说:承亲家抬举,非常感谢,也非常荣幸!
亲家笑着说:不用客气!

余一卒要回学校了,小儿子开车陪我送他去高铁站。在车上余一卒一直牵着我的手,一路无话可说,我们两个人心里都翻江倒海。他上高铁的瞬间,我的泪水模糊了双眼。小儿子说:妈,我晓得您舍不得离开我爸。不要难过,天天可以对视频,交通这么发达,虽然相隔千里,但来来往往像走隔壁呢!
我口里“嗯”了一声,但心里骂道:不读书的讨债鬼,你晓得个屁!为娘的心思你永远都不懂!

(下)
我留在南方小儿子身边,享受到了天伦之乐,但心里怎么也放不下孤独的余一卒。
我睡不着的时候,只有看他的手稿,我浏览了那篇《蝉味》:
酷热难耐的夏天悄悄过去了。
一阵秋雨一阵凉,一阵秋风一阵寒。
秋风落叶中,最令我怜惜与怀念的,是有灵性的昆虫一一蝉。
家乡的人把蝉叫作“知了”,或者“知矣”,所以在我童年的记忆里,根本没有蝉的说法。
蝉的概念,如蝉蛹、蝉蜕、蝉壳、蝉衣、蝉翼、蝉鸣、蝉联、蝉出地等,是上学以后才慢慢建立起来的。
我不知道,人们为什么把蝉叫作“知了",或者“知矣”,大概是因为蝉的叫声宛如“知了~知了~”,“知矣~知矣~”。
古河畔常见的蝉,有两种。
一种是黑褐色的,个子较大,常栖息在高大的树枝间,它们尊重自然规律,主宰着夏天的沉浮。夏天来了,它们就“知~知~”的长鸣不已。秋凉以后,它们会销声匿迹。
另一种是灰绿色的,个子小巧玲珑,它们总是伏在矮小的树杈间,多半在傍晚时拼命地叫着“知矣~知矣~”。
我不知道,这两种蝉,一大一小,是不是一雌一雄的关系。
因为蝉生活在炎热的夏天,童年时期的我,每当热得受不了,浑身长痱子的时候,就迁怒于蝉:人都快热死了,还知了知了,你知道个屁!但恨过一阵子以后,我就和湾里一帮小游神臭味相投地凑在一起,讨论着怎样捉蝉。
尽管我们一个个无皮树都爬高,但对那些歇在大树上的知了却望风兴叹。
大家讨论的结果,是把芦柴棍子顶端撕开,用蔑片撑着,做成三角形架子去绞蜘蛛网,然后再去捕知了。
大个子的知了见我们站在树下,马上停止了鸣叫,当网架快靠近时,它洒下一抔清尿,“知~”的一声飞走了。
有时候我们侥幸按住了一个,但因知了个子大,身体光滑,还没有弄到手,它很快又挣脱逃跑了。
于是又有人出馊主意:用蓑衣鬃毛系在棍子顶端,做一个圆箍,打一个活结,去套知了,结果是屡试屡败。
最后有个小游神说他爷爷家里有桐油,非常粘手,如果用竹棍子顶端沾上桐油去粘知了,一定是十拿九稳!
于是大伙儿拿了桐油竹棍子去粘知了,果然是屡试不爽。
傍晚,矮树上小巧玲珑的知了,因为光线不好,似乎看不到人,等它叫得得意忘形的时候,我们悄悄靠上去用手扪住,往往是手到擒来。
捉到知了后,小游神们把知了的翅膀掐掉一截,放在桌子上,你一言我一语研究来研究去,主要课题是:蝉吃什么,它们为什么发出“知了知了”的声音。不过,谁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。
童年的时候,听说知了壳可以做中药,于是大家到河边草丛里或树林里去寻找,偶尔可以看到知了倒立筋斗云,从壳里弹出来的情形。大家找到知了壳后就兴冲冲地拿到小镇上的药铺去卖,一个知了壳可以换两分钱,药店的老板告诉我们知了壳叫“蝉蜕”。
后来的一个夏天,我在东部一个海边城市的酒店就餐,一位从脸到服装都是粉红色的美女服务员,端了一大盘油黑发亮的菜摆在桌子上。我问这是什么?她说这是地方名菜,味道不错的。据介绍,原来是将要出洞的知了一一蝉蛹!价格约两三元一个,一大盘估计有三十多个。她笑语盈盈,说这是大补的美餐。东道主夹了一个,放在我碗里。众人皆大欢喜,碰杯畅饮。酒过三巡,风卷残云,一盘知了,一扫而光。
我眼睁睁地看着面前油光水滑的油炸蝉蛹,一个个被送进了似海的喉咙里,回想着童年时候,用桐油粘知了的情形,觉得当时掐掉知了的一截翅膀,限制它们的自由飞翔,都是莫大的罪过。而今酒店把知了油炸后摆在餐桌上,让顾客狼吞虎咽,岂不是罪恶深重?与其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倒不如说“民以天为食”,因为这是地地道道的赤裸裸的“暴殄天物”!
秋天的怀念,是生机勃勃的夏天。
夏天,最值得拥有的是什么?是高洁的知了。知了是什么?是蝉!蝉知道的是什么?是虞世南的清华,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”;抑或是骆宾王的难言之隐,“露重飞难进,风多响易沉”;也许是李商隐的牢骚,“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。”
蝉知道的,不仅仅只是季节的变换,应该还有禅意人生吧!

读罢《蝉味》这篇文章,我联想到了王昌龄《塞上曲其一》:
蝉鸣空桑林,
八月萧关道。
出塞复入塞,
处处黄芦草。
从来幽并客,
皆向沙场老。
莫学游侠儿。
矜夸紫骝好。
我不知道,余一卒教学之余究竟苦读了多少诗书,文章写得如此美妙,令人神往。
然后,我又默读他那篇《梦里故乡》:
小时候,我对家庭、对乡村、对学校、对周围的人或事,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,总觉得故乡的天地,只有井口那么大,总是想逃离,而且逃离得越远越好。我母亲见我如此叛逆,生气地说:你有本事就远走高飞,永远不回来!
那个时候,自以为是有理想,有志气,有改变整个世界的雄心壮志。
长大离开家,离开故乡以后,父老乡亲一个一个地离开人世,出生的那个家成了一个念想。学校没有了,乡村还是那个乡村,河还是那条河,这个时候,才感觉到,童年的想法是那么幼稚可笑,才理解母亲说的“外面的饭好吃,家里的床好睡”那句话的深刻含义。
星移斗转,物是人非,当初所有不满的一切,都变成了亲切的回忆,如普希金的那首诗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》:
假如生活欺骗了你,
不要悲伤,不要心急!
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:
相信吧,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!
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;
现在却常是忧郁。
一切都是瞬息,一切都将会过去;
而那过去了的,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。
人在江湖,纵使海阔天高,而魂牵梦萦的,总是曾经生活过的老家和故乡。
为什么?自己时常想到书本中去寻求答案。
“越鸟巢南枝,池鱼思故渊”,越地的鸟儿无论飞到哪里,它们的巢总是安放在朝向南方的树枝上,它们是在想念故乡吗?是的,它们飞倦了,总是想回到故乡。鱼虽然游到了池塘,它们最留恋的还是先前出生的渊源。
“狐死首丘”,狐狸在野外求生,生命快到终点的时候,它们一定会回到第一个生活过的那一抔黄土地上,并老死在那里。
多少游子离开故乡的时候,或者采一片老家的树叶夹在书页中,或者捧一抔泥土装在袋子里,无论是到天涯,还是到海角,这一片树叶一抔泥土,都是他们心目中最美的故乡的原风景了。
每个不能叶落归根的游子,是不是都像李白那样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像余光中先生一样,写下了自己的《乡愁》呢?
陶渊明为什么写《归去来兮》,念念不忘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田园生活?他不一定是官场失意才产生“归去”的思想。
《晏子使楚》中,晏子对楚王说了这样一段话: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”
说的是江淮地区,有一种桔子树,把它种在淮南,会结出甜蜜的橘子。如果把它栽到淮北,它结出来的果子却是苦涩的枳,它只能做中药。一种树为什么会结出味道不同的果实?是水土不同。草木是不是也有乡土情结?
树犹如此,人何以堪!
人生环行道。更多的时候,人总是从一个起点,在旅途上逗留一圈以后,往往会回到原点,或者迫切希望回到原点,纵使回不到原点,梦却始终缠绵在原点,因为根在那里,所谓叶落归根。
故乡那些外出谋生的人,过年后出门,在外头奔波劳碌一阵子,年底又归心似箭地赶回老家与家人团聚。否则吃饭没有香味,睡觉也不踏实。所以他们就像候鸟一样,来来回回,不厌其烦,年年岁岁,岁岁年年。
“念旧”是一种生命现象,也许是情感秘诀,我不知道其奥秘是什么。在书本上可以读到无数的怀古诗,但是没有“情为何物”的标准答案。
人总是那么念旧,动物也是这样痴情吗?是啊,大雁也殉情。不然,元好问就不会慨叹:“情为何物,直教人生死相许!”
唉,人的一生,怎一个“情”字了得!

是呀,人的一生,不是一个情字能说得清楚的。我对丈夫的思念,才下眉头,又上心头。我多么希望自己早点转换角色。我不仅为人妻为人母,而且已经是为人之祖了,是不是应该结束缠绵悱恻的儿女之情了呢?
他乡的秋夜,显得那么漫长。

20230624182020front2_0_183823_FjwjBKm5z9BxtR_HeyhhE6wMcY7N.jpg
20230624182020front2_0_183823_FpCc7leSrZLdkkn14ZCSq0CD7ANC.jpg
20230624182020front2_0_183823_FminLwKI-Rvrkfc2k-221rdwUK8m.jpg
20230624182020front2_0_183823_FloBplh-tAbQo-PtyShQVu1r0SpP.jpg
20230624182020front2_0_183823_FumTClPIGANhMntfiRnxm9fgkeoC.jpg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高级模式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|上传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无线荆州 ( 鄂ICP备11009347号-3 )

GMT+8, 2024-4-27 23:04 , Processed in 0.060433 second(s), 15 queries 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